厨方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52|回复: 1

长着西洋面孔的奶油炖菜,真的是“Made in Japan”吗?

[复制链接]

3

主题

6

帖子

14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14
发表于 2022-11-14 10:04:4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大家好。这是7东西的7在2018年的第二篇推送。

上周,就在喜迎西安今冬第一场瑞雪之后,我突然发烧了。很久不生病的我在那几天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「无力感」。不论是头还是眼睛还是腰都隐隐作痛,日常积压的疲惫感好像都在那几天爆发出来了,除了睡觉、吃饭真的是什么也不想做。

听说最近流感频发,大家也都要多多注意,健康真的是很重要啊。还好现在这场感冒已接近尾声,想写点儿什么的欲望也越来越高涨,于是就有了这篇推文。请大家放心,虽然发烧了,推文还是保持着我一贯的“低温”特色。

so.今天要讲一款日本国民级料理的前世今生。

=======

又到了天寒地冻,万物休憩的季节了。不论穿上多厚的秋裤,也不论取暖设备进化到何种地步,我们的身体依然本能地对热乎乎的食物充满着渴望。于是能够积蓄更多热量,冷却速度也比较慢的炖菜就成了餐桌上的主旋律。
说起炖菜,生活在北方的人一定会联想到东三省的硬菜——大白菜猪肉炖粉条。而在邻国日本,则首推家喻户晓的奶油炖菜。

和咱黑土地炖菜那股子豪气冲天的劲头不同,这款日本国民炖菜走的是小清新路线。像奶油一般雪白的酱汁温柔地包裹着各色食材,看起来既干净又优雅。

奶制品富含色氨酸,吃了心情会变得愉悦。同时浓稠的酱汁把热量牢牢封存在内,使得冷却速度大大降低。即使是在冷峻的冬夜,也能持续传递治愈身心的温暖。


画风如此纯爱系,难怪能在“最希望女朋友亲手做给自己吃的料理”排行榜上连年占据榜首。也是日本秋、冬季餐厅菜单里的必备料理。

记得漫画《深夜食堂》第61夜,气温骤降,天上飘起了雪花。刀疤脸老板立刻敏锐地意识到:今天要做奶油炖菜!


果然,鼻头冻得红彤彤的食客们接二连三地来了,每个人都喊着要吃奶油炖菜。大伙儿一边吃一边讨论说,为什么每到这种天气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吃奶油炖菜呢?
结论是:一到秋冬季节,电视广告就会一遍遍地用“咕嘟咕嘟”的奶油炖菜提醒荧幕前的人们——“喂,天气冷了哟,要吃热气腾腾的奶油炖菜了哟~”。


确实如此。不论什么时候的奶油炖菜CM,都传递着「团圆与欢乐」的讯息。


70年代的奶油炖菜CM



2016年的奶油炖菜CM
窗外寒风凛冽雪花飞舞,屋里一家人团团围坐,其乐融融地吃奶油炖菜的场景沿袭至今。

也许正是因为伴随这样的印象,年复一年,添加了欢笑、泪水和温暖回忆的奶油炖菜,成了心口的朱砂痣那般令人牵挂的存在。

=======
奶油炖菜,日文写作片假名クリームシチュー,是英文“cream stew”的音译。但就算你翻遍西餐食谱也找不到名叫“cream stew”的餐品。因为这个长着一副西餐面孔的白色炖菜可是诞生于日本、正儿八经的“霓虹创造”。

这件事就连很多日本人也不知道,一直把奶油炖菜当作舶来品看待。前阵子,人气综艺节目《周一开始熬夜吧》里面提到奶油炖菜是日本创造的料理,竟然在facebook上引发了热议,很多霓虹人都表示自己是头一回听说。



其实这反应也正常,从名字到外形都西洋味儿十足的奶油炖菜,谁能想到是在日本诞生的呢?更让人猜不到的是,它并不是出自高级餐厅的后厨,而是源起二战后的学校供餐。

说起日本的学校供餐,又是个能写一篇大长文的趣味命题。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会努力试着写一篇。不过今天只简要介绍一下它的历史,主要是为了让各位能更好的理解奶油炖菜出现在学校供餐中的背景。
1889年,山形县鹤岗町(现鹤岗市)的大督寺内一所私立忠爱小学开始给穷学生提供食物,包括:两个饭团,一些蔬菜,一片三文鱼。这就是最早的学校供餐。在此之前,学生们上学都是自己带饭吃的。

1897年,一场大火烧毁了这所小学。不过给学生提供食物这一举措却被保留了下来。大督寺用捐献金和寺中的资产设立了“忠爱协会”,以此为基础继续给孩子们支付餐费。渐渐地,陆续有其他地方的学校也开始向学生提供饭食了。

到了1932年,国家开始针对有供餐的学校进行援助。1940年文部省还制定了“学校供餐奖励规定”,规定不仅是家境贫寒的孩子,身体虚弱、营养不良的孩子也能享受学校提供的餐品。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,日本全国逐渐陷入饥荒的阴影之后才被迫中止。
战败之后,日本的饥荒持续恶化,学校供餐自然也无从谈起。直到1946年,美国救济控制委员会批准并设立了名为“Licensed Agencies for Relief in Asia” (简称:LARA)的亚洲救济团体。

成吨的面粉、糖、脱脂奶粉、罐头等救援物资坐着大货轮漂洋过海来到日本,饥荒才得以缓解。中断许久的学校供餐也终于再次出现。

1947年,先是对东京、神奈川、千叶县等几个重点缺少食物的城市里的25万名学童实施了学校供餐。之后学校供餐在全国范围内展开,约300万名学童受益。


photo by 冈崎照幸
后来每年的12月24日被规定为是“学校供餐纪念日”,因为这一天正是“LARA”物资被赠送给东京永田町小学的日子,也是战后学校供餐的开端。

不过,与半个多世纪前寺庙小学的餐单不同,摆在孩子们课桌上的不是饭团、味噌汤和三文鱼之类的和食,而是面包、番茄酱汤等等西式餐点。

食物西化了,餐具自然也西化了。自古使用的筷子被撤下,取而代之的是“spork”——日本人发明的一种半勺半叉的餐具。




影像资料


1947年学校供餐还原模型。包括:脱脂奶粉冲调的牛奶和加入脱脂奶粉和番茄酱熬的浓汤

可能战后那几年因为营养失调导致衰竭而亡的人实在太多了,学校供餐为了让孩子们补充营养而做出了各种努力。

比如在没有畜产品的情况下,用鲸鱼肉补充蛋白质,用脱脂奶粉补钙等等。不过营养虽然是跟上了,饭菜味道却着实一言难尽。其中要数脱脂奶粉的名声最差。

据喝过的人回忆,当年脱脂奶粉的味道非常难闻,而且凉了以后更令人作呕,所以务必要趁热捏着鼻子一口气喝光。剩下来就会被老师狠狠数落一番——毕竟是饭都吃不上的年代,再讨厌也不能剩下啊。以至于不少孩子一看到脱脂奶粉就眼泪汪汪,甚至还有人因此对上学都产生了抵触情绪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有的学校开始在料理中加入脱脂奶粉,试着改善它的味道。不知是谁第一个想到了在炖菜里加入脱脂奶粉。
在胡萝卜炖土豆里加上面粉和脱脂奶粉这么一搅合,立马摆脱了一贯寒酸的形象。漂亮的白色外观看起来有一种伪·豪华感,味道也挺受孩子们欢迎。于是这道菜得到了大力推广。一种名为“白色炖菜”的料理就此诞生。这就是奶油炖菜的原型。

后来,一家知名食品公司经过反复研发,于1966年推出了一款料理调味粉,目的是让主妇们在家里也能轻松做出“白色炖菜”。


上市之后采用在超市里试做试吃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,结果一下子打开了销路,成为大受好评的产品。“奶油炖菜”这个名字也随之固定下来,成了日本国民冬季料理的经典菜。

之所以叫奶油炖菜,我猜只是因为菜里的食材被浓郁粘稠的白色酱汁包裹着,好像厚厚的奶油一样吧。
如果要自己动手做的话,可以用清爽的色拉油代替黄油。喜欢奶香浓郁的还可以额外加入芝士和淡奶油调味哟!
最后给想吃又怕胖的妹子们吃个定心丸。不要看到“奶油”两个字就吓得手摇脚颤。根据测算,它的热量只有82大卡/100克,你们一生推的牛油果都有161大卡/100克呢好嘛!放心吃。(数据来源薄荷食物库)
以上。

<hr/>码字耗时费力,成果来之不易,转载请务必先联系我授权哦!
想要收到推送或想互相交流的话,欢迎搜索:7东西的7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6

帖子

11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11
发表于 2025-3-26 23:42:15 | 显示全部楼层
大人,此事必有蹊跷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厨方网

GMT+8, 2025-4-9 22:19 , Processed in 0.140585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